誤差當然是累計的!如果像你說的這樣今天快25秒明天又慢回25秒,那機械表豈不是太準了!只是有可能受位差的影響快慢抵消,但是也不是像你說的那樣,前后正好抵消!只是會有可能但不是經常這樣!機械表誤差怎么調呢?
機械表的誤差是累計的。可以累計一個月后在算一下平均誤差!
手表的誤差的確會在一定范圍內受各種因素變化,例如溫度,擺放的位置,但是如果說都是類似的使用環境下,累計的誤差應該是一個相對變化較小的趨勢,例如每天快xx秒左右,不太可能出現今天+20s,明天-20s的情況。
機械表誤差累積多久調一次好?
這個問題其實看個人承受問題,有些人一分鐘 有些人五分鐘 有些人十分鐘,能承受一小時以上的基本是根本不看時間的了。
分享一個表友自己對誤差的感受
以前用機械表,誤差積累到3-5分鐘,小編才調一會,誤差1分鐘調的話,相信只有少數表友,普通機械表每天快慢十幾秒,每周一調也可嗎。小編也是菜鳥不過談談自己的感受,現在使用石英表,沒有了對點的機會,心里越發希望機械表回到自己身旁。
機械表為什么會有誤差?
機械加工誤差所致,比如設計是分度圓100的齒輪,但實際上零件最終加工后的尺寸為100.1或者99.9之類的。但有差值范圍,國內標準允許日差是+30,-30秒每天,國際標準是15秒
機械表的走時是振擺來控制的,振擺上有一個游絲,它可以控制振擺的頻率,頻率發生變化,此時走時就會發生偏差,另外一個偏差是發條的松緊帶來的,當發條上的緊一點的時候,走時略快,松一點的時候略慢,因此,在調整游絲的時候,以發條中等緊度為準,這樣就可以彌補發條松緊帶來的偏差了。還有一個就是溫度引起的偏差,運動引起的偏差。
機械表誤差怎么調呢?
機械手表的走時精度不能通過校正來達到或保持為什么這樣說?因為機械手表的走時是不斷變化的,在一個發條的松緊狀態、固定位置,以及溫度環境下它可以暫時準確,相對另一種情況就會有所變化。也就是說,即便是把手表校正得一秒不差,它也不會保持下去,精度永遠是在瞬時和波動中變化的。況且,對手表精度的影響還有其他許多因素,我們看到的手表誤差只是實走和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誤差。
手表在發條滿弦狀態時走時精度最好要想讓自己的手表走時準確,一定要把發條盡量上滿,這對自動手表來說更為重要。因為自動手表發條的旋緊程度和佩戴時間、佩戴運動有直接關系,前提是必須保證有一個足夠的運動量。
不同的位置下手表有不同的走時精度這就是所謂的手表位置誤差,比較好的手表出廠時要在三種溫度和五個方位下進行測試,五個位置分別是:面上(表盤向上)、面下、把下(3點下)、把左(12點下)、把上(9點下),只有把右的位置(6點下)是不常用的(除非你把表帶到手心一面或右手上)。據統計,多數人在一天內手表面上位置使用時間為35%左右,把左為30%,把下為25%,其他位置10%,所以,利用手表在不同位置走時的不同精度誤差,可以糾正手表的快慢趨勢。
先做個觀察測試,然后記錄下來測試方法很簡單,先給表上滿發條,再用一個標準時間對準被測試手表的時、分、秒,讓它們同步,先放置在平面位置實走24小時后,用標準時間比對誤差并記錄下來。依次重復上述過程,分別對手表的面下、把下、把左、把上位置進行實走誤差測試,并記錄下來。舉個例子:靜態測試結果是:面上+20秒/日、面下+20秒/日、把下-5秒/日、把左+25秒/日、把上+10秒/日,則手表實際佩戴走時誤差為+15秒/日。
晚上脫下手表選擇手表放置方位來糾正誤差拿上面例子中情況來說,很明顯,晚上應該把手表表把向下放置,才能有助減少手表走時的累積誤差。只有對手表產生誤差原因和自己手表誤差特點有個準確了解,它才能更好地為你服務。